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STEM夯 學測自然科選考人數卻兩年下降13個百分點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在台灣,品格教育的討論越來越多,但真正落實的情況卻往往令人擔憂。政府強調108課綱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,學校也開始推動相關活動,然而,這是否真的改變了孩子的行為模式?或者,這僅僅是另一場「形式教育」,最終仍淪為紙上談兵?   家庭教育的斷層:家長的角色失衡   品格教育的第一站是家庭,但現實卻是,許多家長自身對於品格教育的認識不足,甚至成為孩子價值觀混亂的源頭。一方面,家長希望孩子誠實守信,但當孩子犯錯時,許多家長選擇用威嚇或懲罰來解決,而非透過對話來培養真正的道德判斷。另一方面,父母本身的行為往往與其教導孩子的價值觀背道而馳,例如,在日常生活中隨口說謊,或是在駕駛時不遵守交通規則,這些無意識的行為,其實早已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。   此外,現代家庭結構的改變也帶來挑戰。雙薪家庭忙於工作,將孩子交給補習班或安親班,讓品格教育變成了學校的責任。單親家庭與隔代教養的情況日益增多,許多孩子缺乏穩定的價值觀導師,轉而向社交媒體、網路社群尋找認同。這種缺乏家庭核心教育的狀況,使得品格教育變得更加困難。   學校教育的困境:品格教育的「工具化」   學校是品格教育的重要推動者,然而,現行的教育體制是否真正將品格教育視為核心?許多學校雖然設立品德課程,但在升學壓力與考試導向的教育環境下,這些課程往往淪為「可有可無」的附加項目。教師必須應付繁重的行政工作,難以在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深度的品格引導。   更值得關注的是,部分學校的品格教育淪為形式主義。例如,學校可能會強調學生要有同理心與責任感,但當學生面對霸凌事件時,學校往往選擇息事寧人,以維護校譽,而不是站在受害者立場進行正義的伸張。這種「選擇性品格教育」,不僅讓學生感到困惑,更可能導致他們對道德價值的信念崩解。   社會環境的影響:價值觀的混亂與挑戰   在數位化時代,孩子接收資訊的來源已經不再侷限於父母與學校,網路成為他們的第二個世界。然而,網路上的價值觀充滿矛盾與衝突,從社交媒體的炫耀文化、網紅的快速致富神話,到網路霸凌與匿名攻擊,孩子在這種資訊環境中,該如何確立自身的價值觀?   此外,台灣社會本身在品格教育上的示範也未必盡善盡美。政壇的權謀操作、商業界的造假醜聞、媒體的譁眾取寵,這些都讓孩子看在眼裡,進而影響他們的價值觀。他們可能會質疑:「誠實真的有用嗎?還是學會投機取巧比較重要?」當社會環境無法提供正面的價值觀指引,學校與家庭的努力很容易被抵消。   如何突破現狀?品格教育的未來方向   要真正推動品格教育,不能只靠課綱或形式化的活動,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改革。   家長教育與參與   孩子的品格養成,不能僅僅交給學校,家長應該接受相關的教育與培訓,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。   鼓勵家長與孩子進行開放性的道德討論,例如:遇到社會新聞時,與孩子一起分析行為的對錯,而非只是批評。   學校教育的深化   品格教育不能只是「說教」,而應該透過體驗式學習,例如角色扮演、社區服務等,讓孩子從實踐中體會道德的重要性。   教師應該接受更多有關品格教育的培訓,並且在日常課程中融入品格討論,而不是僅僅在「品德課」上講解。   媒體與社會的責任   媒體應該負起社會責任,避免過度渲染負面價值觀,並多報導具有正向示範意義的事件。   企業與公部門也應該展現良好的品格典範,例如:公開透明的政策執行、公平的商業運作等。   結語:品格教育不能只是口號  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無庸置疑,但當前台灣的品格教育仍然面臨許多挑戰。家庭的角色失衡、學校教育的形式化、社會價值觀的混亂,讓品格教育的實踐變得更加困難。如果我們真心希望培養出具有良好品德的下一代,就不能只停留在口號,而是要從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,讓品格教育成為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核心價值,而非僅僅是一堂課,或是一張考卷上的題目。   未來,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聰明的孩子,更是具有道德勇氣與社會責任感的公民。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2246.html 「品格教育只是口號?臺灣孩子的道德養成正在失控!」 2025-03-25 2026-03-25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2246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2246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03-25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2246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學測成績日前出爐,大考中心亦公布相關統計,但數據顯示,110學年選考自然科的學生占比仍有七成五,但近兩年選考人數僅剩六成二,下降13個百分點。大學端評估,應是部分私立大學二、三類組科系因應少子化招生,不再參採自然僅參採數學,影響選考意願;再者,考生可能評估今年分發入學上好校系的機會更大,學測先鞏固國、英,於分科測驗時再單獨報考單科。

科技業缺工,不少學生將二類組STEM相關科系視為前進科技業的前哨站,教育部給予各大學的資通訊外加名額亦逐年增加,鼓勵青年學子投入。但大考中心統計,110學年學測自然科選考人數為9.7萬,選考科目人數占比約七成五;去年開始自然科選考人數波動起伏大,佔比落至六成二,選考人數7.2萬人;今年略回升至7.4萬人,占比仍約在六成二。

又綜觀三年間六學科選考人數,國、英因校系參採多,選考人數佔比始終逼近百分百,社會科則從八成三緩降至八成一,自然也成為六學科中報考人數占比減少最多的學科。

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評估,最後分發階段學系會回頭參採學測國英成績,讓國英選考人數始終維持高點,若學生篤定憑學測成績申請學校,目標為頂大二、三類組科系的學生多會考自然,但若學生志願非頂大,少子化下部分二類組科系為考量招生減少參採科目,即便二、三類組也僅參採數學,應是參採科目減少影響學生報考意願。

再者,陳永富也說,也有學生認為今年循分發管道有望上更好的校系。若學生目的是分發入學,報考分科測驗時,再考科系對應的一至二科即可,且考招改制後,個人申請分發結果公告已在六月中,距離分科測驗「不差這一個月」,對志向專一的學生而言,準備分科也許更為省力。

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也表示,自然組多會跨考社會,多是想選擇商管學院,因此社會科報考人數眾,但社會組則不見得有餘裕跨考自然科。另外,若學生志向明確,只要科系無參採,則不見得會想多考。

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則分析,分科測驗對偏科優異的學生有優勢。她舉例,如果考生物理極佳,可以鎖定分發入學採計物理的相關科系,讀通一科取得好成績,而不若學測自然科實則必須掌握物理、化學、地科、生物等四科,屆時再搭配學測等成績就有機會上更好的校系。

新聞來源  聯合報 2023-02-28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925/7000213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