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洪蘭:孩子的功課得讓他自己做!一個人成不成材,主要是看他能不能承擔責任。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《原子習慣》的作者詹姆斯‧克利爾指出:「生命的品質,往往取決於習慣的品質。」 這段話對每個家長來說意義深遠,因為若能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,無疑是為他們的成長奠定了強大的基礎。 這本書之所以成為暢銷書冠軍,原因在於其提出了改變習慣的核心方法——「從微小的調整開始」。 克利爾以自己高中時的經歷為例,當時因頭部受重創而陷入昏迷,但透過每天的小習慣,逐步重拾健康,並成功入選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。在克利爾的觀點中,成功並非來自於一時的決定,而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。 每天進步1%,一年後的進步會達到37倍,這便是所謂的「複利效應」。 而培養好習慣的過程,也可以透過Habitica等APP工具進行遊戲化設計,讓孩子在完成每日目標後獲得「補血」或遊戲幣等獎勵,將枯燥的任務變成有趣的挑戰。根據台灣中原大學副教授簡志峰的建議,建立良好習慣的四步驟包括:提示、渴望、回應和獎賞。他為自己兒子設定了每天造句、運動、自律學習等目標,並用「2分鐘法則」降低習慣的門檻,例如:若孩子抗拒閱讀,就從每天讀2分鐘開始。孩子逐漸喜歡上閱讀後,就不用大人督促了。此外,克利爾強調建立習慣的關鍵在於「身分認同」,當孩子認同自己是一個愛閱讀、勤學好問的人時,這種自我認知會促使他自動採取符合其形象的行動。習慣不是短期的改變,而是從根本上塑造孩子的長期發展。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,是每位家長能送給他們的最好禮物。 文章選自: 生命品質取決於「習慣」:大學教授爸爸用4方法,教孩子建立好習慣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3223.html 養成1%進步的習慣,改變孩子未來的神奇複利法 2024-11-12 2025-11-12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3223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3223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4-11-12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3223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4 ...

功課很好、能力很強的人如果遇到事就推委、不敢承擔責任,是沒有人敢用的。

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,請都讓他自己做

昨日在捷運上,看到一個孩子大聲罵他媽媽:「都是你,你沒有陪我做功課,害我習題漏掉一題沒有做,今天被老師罰,都是你害的!」那個媽媽低頭連聲說對不起,像個小媳婦。我好驚訝,做功課不是自己的責任嗎?怎麼變成媽媽的事,自己漏做還敢怪媽媽?更奇怪的是這媽媽怎麼不生氣,反而唯唯諾諾的認錯?

坐在我旁邊的朋友正好是位國小老師,我悄聲問他:「這是怎麼回事? 孩子敢跟媽媽這樣講話,要造反了嗎?」他嘆氣說:「現在父母寵孩子,是名符其實的孝子,下班回家沒得休息,得先看孩子的功課。我們以前沒有聯絡簿,現在有聯絡簿要父母簽名,好的是,父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形,但相對的,也把一部分孩子的責任轉嫁到父母身上,變成要替他看功課了。

至於孩子說話的方式,比這個更糟的還有呢! 你問的倫理道德課早就沒有了,現在改為素養,還要考,表示教育部已經看到它的重要,所以要考,只是不知道它對品德教育的作用有多大」。

我深入去了解了素養後,發現素養所強調的「知識、態度與能力」,在倫理道德層面上,其實就是我們平日教孩子怎麼過日子(生活的能力),怎麼待人接物(態度),怎麼讀書(知識)的方式。這種內隱行為的養成需要從小開始,因為它的機制是模仿。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,做好榜樣,透過潛移默化,孩子自然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、恰當的待人接物禮儀。

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,父母是最初的老師,這是為什麼古人說「養不教,父之過」,《顏氏家訓》也說「教婦初來,教兒嬰孩,識人顏色,知人喜怒,使為則為,使止則止」,這些行為必須從小教才會形成習慣,成為第二本性。

最近高希均教授在《遠見雜誌》中提出六個自立,其中第一項便是自己的功課自己做(其餘的五項是:自己的工作自己找,自己的幸福自己建,自己的舞台自己創,自己的晚年自己顧,自己的善終自己定),孩子的責任是完成功課,父母只是在旁陪伴和解惑而已。

其實一個人成不成材就是看他能不能承擔責任。功課很好、能力很強的人如果遇到事就推委、不敢承擔責任,是沒有人敢用的。自己的功課自己做便是承擔責任的一種,請父母放手,凡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,都要讓他自己做現在很多社會的亂象,如台鐵普悠瑪事件、東南水泥雙鐵斷電事件,都是施工者沒有責任感的後果。

最近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(NIMH)一個長期的大腦發育掃描研究發現這一代年輕人愈來愈晚成熟,男生到二十五歲,女生二十三歲。大家在尋找原因時,我在想,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,父母太寶貝孩子,捨不得讓他長大,不讓他去承擔任何事,使他的大腦因缺乏經驗而晚成熟了呢?


文章出處   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 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476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