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中秋,我想給你一份「特別的家庭作業」
「馬麻,妳快看!今天的月亮好圓喔!」
女兒的聲音,清脆地劃破院子裡滋滋作響的烤肉聲。我正忙著翻動烤網上的甜不辣,一面催促著先生「醬要多刷一點!」,腦中還盤算著冰箱裡的柚子夠不夠分。
這就是我的中秋節,一個被待辦事項清單塞滿的夜晚,每年都像一場熱鬧卻SOP化的戰爭。
「馬麻,月亮上面真的有兔子嗎?」女兒拉著我的衣角,仰著頭問,眼睛裡映著一輪明月。
我手裡的烤肉夾停在半空中,差點就用一句「那是傳說故事啦」給打發了。但看著她那雙清澈的眼睛,我忽然意識到,我正忙著給她一個「完美」的中秋節,卻快要让她錯過中秋節「最美」的部分。
我深吸一口氣,放下手中的夾子,也在女兒身邊坐了下來,開始把小時候從阿嬤那裡聽來的故事,慢慢地說給她聽。
那一刻,我才恍然大悟,「團圓」的真正意義,從來不是大家「身體」聚在一起吃飯,而是「心」有沒有靠在一起分享些什麼。
這個念頭,讓我突然對一件事充滿了好奇。
我說給女兒聽的故事,是阿嬤傳給我的。那…阿嬤小時候的中秋節,又是什麼樣子呢?
所以今年,我想邀請所有的爸爸媽媽們,和我一起做一份「中秋特別作業」。
在烤肉的滋滋聲中,或在飯後剝著柚子的閒聊裡,讓我們放下手機,轉向我們身邊的長輩——你的父母,或孩子的阿公阿嬤,問他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:
「您小時候的中秋節,和我們現在有什麼不一樣?」
你可能會聽到:
-沒有烤肉,但全家會分一塊珍貴的月餅,每個人都好珍惜。
-沒有現成的燈籠,而是用鐵罐或柚子皮自己挖空做的。
-沒有琳瑯滿目的禮盒,但左鄰右舍會端著自己做的菜互相分享。
這些,不只是懷舊的故事,它們是活的歷史課,是無法從課本上學到的、關於「家」的珍貴傳承。它讓孩子明白,幸福不是必然,而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、樸實卻閃亮的快樂。
去問問看吧!然後,帶著你的發現,回來跟我們分享。
在留言區告訴我們,你聽到了什麼樣的驚喜答案?你和長輩的小時候,中-秋節最大的不同是什麼?
一個問題,串起三代人的記憶。這份作業的「分數」,將會是今年中秋最溫暖的收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