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各位爸爸媽媽,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?
當你輕聲問:「還好嗎?」
他總是抬起頭,淡淡地說:「沒事啊。」
這份突如其來的安靜,往往不是叛逆,而是一場他內心正在經歷的,關於友誼的小小風暴。可能是被朋友已讀不回的失落,或是在小圈圈裡被冷落的孤單。
看著孩子緊鎖的眉頭,我們總會心疼,總想立刻為他做點什麼。但請先等一等,三種我們急著伸出的手,有時反而會將他推得更遠:
這份善意,在孩子眼中可能變成干預和壓力,讓他未來更不敢對你說心事。
這句話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難過不被理解,彷彿他的煩惱是小題大作。
在情緒的當下,任何道理都像是責備,只會讓他關上溝通的門。
給父母的「避風港」指南 
那麼,當孩子的朋友圈起了風浪,我們該怎麼做?
答案是,成為他心中那座安靜、穩定、永遠亮著燈的「避風港」。
關鍵是「傾聽」,而不是「詢問」。
可以這樣說: 「媽媽/爸爸看你這兩天好像有心事,如果想說,我隨時都在這裡。」
溫柔心法: 給他一個擁抱,或只是靜靜地陪在他身邊。有時候,無聲的陪伴,比一百句「你還好嗎」更有力量。讓他知道,無論外面風雨多大,家裡永遠是歡迎他、接納他所有情緒的地方。
關鍵是「同理」,而不是「給答案」。
可以這樣說: 「被好朋友已讀不回,那種感覺一定很難受。我懂,換作是我也會很在意。」
溫柔心法: 先認同他的感受。當他覺得被理解後,再溫和地引導他看見不同的可能性:「你覺得,除了他可能在生氣,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?會不會是他剛好在忙,或是在想怎麼回覆你?」
關鍵是「賦予力量」,而不是「代為處理」。
可以這樣說: 「那你接下來想怎麼做呢?無論你做什麼決定,爸爸/媽媽都支持你。」
溫柔心法: 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。我們可以是他的軍師,幫他分析各種做法的利弊,但最終開船的舵手,必須是他自己。這份信任,會成為他未來面對更大挑戰的勇氣。
在孩子的青春航程中,我們無法替他撫平所有風浪,但我們可以成為那座永恆的避風港。當他知道無論如何都有個地方可以安心停靠時,他就擁有了再次揚帆的勇氣。
您都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人際關係的低潮呢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智慧與溫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