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孩子怎麼逼都不想用功?與其催促孩子「快去念書」,這樣換句話說,更能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動力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  前幾天和一群媽媽朋友聚餐,一位媽媽笑著說:「我其實不是很會當媽媽,但每天還是硬著頭皮演出『好媽媽』的樣子。」   那句話像打開了壓力閥,其他媽媽們也紛紛點頭苦笑。 我們努力讓孩子快樂、讓自己情緒穩定、讓家庭看起來一切正常,但內心卻總覺得「好像還不夠好」。   這份自我懷疑,說穿了,是一種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「乖文化」在作祟。   在家庭、在學校、在職場,我們從小被教導要乖──聽話、懂事、不惹事──而成為媽媽後,「乖」變成另一種樣貌的壓力:妳要溫柔但堅強,隨和但能幹,不可以生氣,也不能太自我。     乖,是我們無形的監牢 這些年在教育現場與親子講座中,常聽到家長說:「我家小孩很乖。」 但仔細一問,乖是什麼?是會唸書、聽話、不頂嘴?還是不吵不鬧、不造成麻煩?   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,「乖」其實代表的是——要照著大人期待的樣子活。 久而久之,不只孩子,連我們大人也被這種期待綁架,變成「要做對的事」的機器,不容許出錯,也不敢表現脆弱。   這就是為什麼,即使我們長大了、成為父母,心中還是有個聲音在問: 「我這樣夠不夠好?」 「我是不是還不夠努力?」 這不是你不好,而是你活在一個需要你一直乖下去的社會。     父母卡在矛盾裡,孩子也跟著窒息 社會學者藍佩嘉指出,現代教養的困境可以歸納為四大矛盾,讓我們既想改變,又不敢放手:   1️⃣ 想擺脫上一代,卻又不得不依賴他們  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時常常告訴自己:「我不要像我爸媽那樣對我孩子。」但真正開始帶小孩後,卻常常發現自己一轉身,就複製了爸媽那一套。 尤其是在需要長輩幫忙接送、照顧時,更容易陷入「口頭反對,但實際依賴」的窘境。上一代的價值觀不一定錯,但衝突就在於我們無法完全照搬,也無法全然放下。   2️⃣ 想孩子快樂,卻怕他跟不上進度   我們希望孩子在愛與自由中長大,不要再被逼著補習、比名次、學才藝。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了兩種語言、三種樂器,還拿全校前五名時,心裡又開始擔心:「我是不是害孩子輸在起跑點?」   這種矛盾在中產家庭中尤為明顯。因為越有資源的家庭,越能看見不同教育方式的可能性,也越知道社會競爭的現實殘酷。孩子的快樂,常常被大人焦慮地算進了升學策略裡。   3️⃣ 付出越多,越感覺自己不夠好   這是一個讓家長背負所有的社會──孩子功課不好,是不是家長沒管?情緒不穩,是不是家長太常生氣? 家長不是做得不夠,而是被社會放在「必須無懈可擊」的位置。   4️⃣ 爸爸想參與,卻被結構推開   許多爸爸不是不想陪伴,而是現實讓他們難以踏入育兒場域——工時長、壓力大、社會從一開始就沒真的讓爸爸進來育兒的空間。 而媽媽,只好默默撿起所有遺漏的責任。       怎麼教孩子,其實也藏著我們怎麼對待自己   想教出快樂、健康、有自信的孩子,首先得從我們自己開始練習做這幾件事:   ✅ 允許自己犯錯:不完美的家長,才能教出不害怕失敗的孩子。 ✅ 表達情緒也沒關係:家長不是聖人,情緒穩定不是「永遠沒脾氣」,而是願意覺察與修復。 ✅ 多說孩子做得對的事:比起一味糾正,肯定孩子努力過的每一步,才能累積他做決定的勇氣。 ✅ 關注孩子的內在,而非表現:不是考幾分,而是他有沒有投入、享受學習的過程。 ✅ 做榜樣,而不是完美人設:你真誠面對生活的樣子,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。   最後,記得這句話送給自己也送給每個爸媽—— 孩子不需要我們做到100分,他們只需要一個願意愛、願意學習、願意一起變好的父母。  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3469.html 《不是家長不夠好,是這個社會太會要——當我們活成別人眼中的「乖」》 2025-04-16 2026-04-16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3469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3469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04-16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13469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 ...

父母的話語可以讓目標意識在孩子心裡萌芽,進而讓孩子主導自己的人生。

孩子怎麼逼都不想用功 — 你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
人生不一定非得有目標才行,隨波逐流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方式。但是當人生陷入混亂時,我們還是需要設定目標,就像在暴風雪中急迫地需要指南針指路一樣。

對於需要戰勝學習的孩子來說,目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。然而很多孩子都缺乏這樣的目標意識,找不到夢想而徘徊不定的孩子不在少數。慶幸的是,父母能助他們一臂之力,鼓勵孩子建立個人目標是一件可行性很高的事。

這篇介紹一個令人驚豔的例子,這是我們夫妻倆在生活周遭或其他地方從沒聽過的案例。故事是有個孩子,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了難得一見的逆轉勝。

 

一年內讓大考成績飛躍提升的祕訣

熙秀就讀非首爾首都圈的高中,雖然她在二○一九年考上了地區大學,但她沒有去註冊,而是選擇了重考。她從小就知道自己理想的大學與科系,無論如何都無法放棄這個夢想,因而選擇再次挑戰。熙秀準備重考期間每天早出晚歸,是補習班公認的最佳學生,但她第二次的大考成績並沒有大幅提升,只能勉強進入A大學。

這麼說對該所大學有些失禮,但若以合格分數為基準,將大學分為一到五等級,A大學約莫是三等級的程度。雖然這不是熙秀的第一志願,也不是她想就讀的科系,但她不想重考第三次,因此決定入學就讀,以大學生的身分好好努力。

不巧的是,熙秀入學的二○二○年剛好遇上新冠肺炎,不但沒有舉行入學典禮,就連上課也是採用線上教學。作為一名新生,她完全無法體驗到真正的大學生活,覺得自己根本不像一名大學生。無法見到同學、學長姊和教授,只能依靠網路上課,她覺得自己像一名虛擬的大學生。在這種空虛的心情下,長久以來埋藏在心中的夢想再次浮現,想要考取理想大學的動機也變得越來越強烈。

最後,熙秀決定挑戰第三次重考。這次她更加致力於學習,摒除所有雜念,再也沒有任何懷疑,甚至暫時把對父母的歉意拋到腦後。幾個月後,她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,在隔年考取了首爾大學人文學系,所有親朋好友對此結果都感到不可思議。從大學的等級來看,等於是從三級直接跳到一級的學校,放眼全國也很難看到這樣的例子。

眾人都對這件事感到相當好奇,我們夫妻倆也不例外。剛好妻子和熙秀媽媽是交情不錯的舊識,因而有幸向她打聽詳情,並請她將孩子成績突飛猛進的祕訣告訴我們。

 

望著北極星的船隻不會迷航

熙秀媽媽是一位相當有包容心的溫柔母親,她從來沒大聲訓斥過孩子,即使孩子犯了錯,她也總是耐心等待和勸導。唯有一事會讓媽媽臉色一變,那就是孩子忘了自己的目標。這時,熙秀媽媽會帶著嚴肅的表情久久地盯著熙秀,讓當時年紀還小的熙秀在心中留下了困惑和深刻的印象。熙秀媽媽經常這樣問她:

「為什麼你要上補習班呢?你的目標是什麼?」

「為什麼你要讀書讀得這麼辛苦呢?」

與其催促孩子「去上補習班」,不如問孩子「為什麼要去補習班」會更有用。她沒有訓斥孩子「快點去念書」,而是問她「書讀得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」。因為熙秀媽媽認為學習就像在樹林裡摸黑前進一樣,如果不確定方向,就會因為迷路而遇難。因此孩子需要的是火把,而「目標」正是這把火。

熙秀媽媽傳遞給她的火把既漂亮又神奇,因為她把學習目標描述得非常鮮明,而且趣味十足。

「去補習班上課就像刷牙或洗頭髮一樣,只要去了補習班,你就能成為閃閃發光的人。所以你去補習班不是為了學習,而是為了成為更加漂亮帥氣的人。」

「去補習班就像幫花澆水一樣,每去一次,你就會長高一公釐。很快地,你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,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長成一棵大樹。」

「再怎麼辛苦,只要努力學習就有機會得到第一名。就算沒有,成績大幅進步也會讓你變得幸福。所以你不是為了考取第一名,而是為了讓心情變好才努力學習的,雖然疲累但稍微忍耐一下下吧!」

 

媽媽將這些話告訴熙秀後,她會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讀並賦予意義,進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目標。熙秀媽媽讓孩子牢記「一、一、十目標」,熙秀從小就經常從媽媽那裡聽到這樣的提問:

「你一個月後的目標是什麼?一年後的目標又是什麼?十年後,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

如果熙秀能清楚回答這些問題,媽媽就會給予稱讚和認同,並將自主權交到她手中。熙秀媽媽相信只要目標意識明確,就算孩子身處黑暗之中也不會迷路,因此她用溫柔親切的方式不斷重申目標的重要性,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掌握自主權。

 

聽完這個故事,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段回憶。我們幾個有家庭的好友曾相約去度假,當時熙秀一家也參與了這個活動。抵達民宿後,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全都迫不及待跳入泳池玩水。熙秀晚了一個多小時才加入我們,因為當時才小學六年級的她為了準備下個月的考試,選擇先把功課做完才跑向泳池,但晚來的她一樣玩得很開心。拒絕眼前的享樂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或許是因為她的目標意識非常明確,才能做出如此成熟的行為。看著她朝夢想又邁進了一步,我就想起當時她笑容滿面的幸福臉龐。

其實,熙秀在第三次重考期間也遇過很多困難,她對是否會再次失利感到恐懼與不安。每當這時,熙秀媽媽就會請她拋下一切,只要想著目標就好。於是熙秀努力想像著自己衝過終點線的樣子,終於克服萬難實現了夢想。

熙秀能在第三次重考後取得勝利的果實,背後固然還有許多因素,但就我們看來,強烈的目標意識確實產生了相當大的作用。

強烈的目標意識能幫我們度過艱難的一天,也可以讓混亂的心情快速地平復下來。就像望著北極星的船隻不會迷航一樣,朝著夢想前進的孩子,即使遇到亂流,也會很快地回到原來的軌道。值得感謝的是,父母確實能夠助孩子一臂之力,因為父母的話語可以讓目標意識在孩子心裡萌芽,進而讓孩子主導自己的人生。

 

 

摘自 鄭才英、李西鎮《爸媽這樣說最有效!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、衝出好成績: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,引導孩子突破情緒×人際×學習障礙,建立高效讀書習慣》/ 大好書屋

 

圖:shutterstock
數位編輯:陳宣雯



文章出處 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58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