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一問三不知,問孩子什麼他都只聳肩沒意見;王意中心理師:長期不思考,孩子會越來越不能思考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  段考的喧囂終於落幕,相信家長們和孩子都鬆了一口氣!   無論成績是喜是憂,此刻都不是句點,而是一個「重新校準」的黃金時機。您知道嗎?那張寫滿紅字藍字的考卷,其實是孩子專屬的「學習藏寶圖」!   只對答案、訂正錯誤,我們只做對了一半。更重要的是,陪孩子一起「讀懂考卷」,從中找出真正的「得分點」與「失分點」。   今天,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套 「4步驟考卷分析法」,把考卷的價值發揮到最大!     ✍️ 步驟一:【歸納失分原因,對症下藥】   別急著責備分數,先一起找出失分的「根本原因」。   ① 粗心大魔王: 「啊!這題我看錯了/計算錯了!」 → 解決方案:練習專注力、培養驗算習慣。   ② 觀念迷霧 ️: 「這個觀念我好像懂,但又不太確定。」 → 解決方案:回到課本,把模糊地帶重新學透。   ③ 審題陷阱 ️‍♂️: 「我看太快,沒注意到題目問的是『不正確』的。」 → 解決方案:練習圈出關鍵字,放慢讀題速度。   ④ 技巧生疏 ️: 「我知道要用這個公式,但算得太慢/用得不熟。」 → 解決方案:針對特定題型,加強練習量。     ✍️ 步驟二:【打造錯題筆記本】   所有錯題都是珍貴的數據!一本好的錯題本,應該包含:   原題目: 抄下或剪下題目。   錯誤分析: 用自己的話寫下「當時是怎麼想錯的?」   正確解法: 寫下正確的思考路徑與答案。   重點標籤: #一元一次方程式 #過去完成式,方便日後複習。     ✍️ 步驟三:【找出得分強項,建立信心】   分析考卷不只看錯誤!更要看看孩子「在哪裡得分?」,是計算題、閱讀題、還是圖表題?大力稱讚他做得好的地方!讓他知道自己的優勢,這份信心是前進的最大動力。   ✍️ 步驟四:【規劃下階段的進步路線】   分析完後,和孩子一起規劃接下來的讀書計畫。   目標明確: 「我們下次月考,目標是減少一半的粗心題。」   方法具體: 「每天多花15分鐘,複習錯題本上的觀念。」     一張考卷,可以只是一張紙,也可以是帶領孩子進步的羅盤。讓我們陪孩子一起,從每一次的測驗中,找到成長的養分!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 【 段考結束了,然後呢?考卷不是對完答案就結束!】 2025-11-13 2026-11-13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1-13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 ...

但當孩子對於問題的回應,總是自動化的以聳肩來表達,這時反而會讓人擔心孩子是否不想思考,不願意思考,不喜歡思考,不能思考。

當ADHD孩子總是秒聳肩,怎麼辦?

除了聳肩,還是聳肩。

當你和孩子說話,詢問過程中,發現孩子不時的聳肩。他清楚地向你表達,我不知道。

但是你發現,話一問完,孩子不假思索,馬上聳肩。

到底是真不知,還是假不知?還是只要一聳肩,就可以立即中斷大人的問話,讓大人問不下去?

 

先想一想,我們問孩子的用意,或許在於想了解孩子的想法、感受、事情的緣由、經過等細節,想要對孩子進一步的了解。

但為何孩子總是秒聳肩?動作回應之快,令人懷疑面對大人的提問,已成了制式的動作反應,連想都不用想。

反正,聳肩,就對了。

當你想確認孩子聳肩表達不知道,是否是因態度、意願這件事?

至少平時,你曾發現孩子對於類似的問題,曾經有詳細的回應,或者對其他人的類似提問,曾有所反應。

孩子有回應的能力,只是此時此刻,孩子聳肩,不想回答你。

如果孩子知道怎麼說,卻因為消極反抗而不願意說,選擇以聳肩來作為回應。

這時是讓我們回過來思考,彼此的關係似乎需要重新調整、修正。或者回答對於孩子來說是否是利多?還是多說無益?

但當孩子對於問題的回應,總是自動化的以聳肩來表達,這時反而會讓人擔心孩子是否不想思考,不願意思考,不喜歡思考,不能思考。

這樣不思考的慣性,是一種危機。

長期的不思考,久而久之,孩子還真的會變得越來越不能思考。

這對於孩子的成長,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。

特別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(ADHD)孩子,對於問題總是不太能思考,也不愛思考。

當思考不周延,不嚴謹,總是讓ADHD孩子在日常生活中,校園學習裡,人際關係之間,很難從錯誤中學到經驗,反覆出了錯。

當和孩子在對話中,反覆以聳肩表示不知道,這時我會先回應「不知道,才要問你」。

這麼回答的前提是,你研判孩子對於提問根本想都沒有想,就直接以聳肩來表達,以作為逃避。

如果孩子很無奈地回你「我就是不知道」。這時,我們可以先將問題的可能答案說一遍,之後再讓孩子跟著我們所說的內容,再回覆一次。

讓孩子先練習複製、貼上,先讓孩子背誦下來可能的答案。隨後,我們可以再將問題再問一次。

依此類推,反覆進行。

ADHD孩子除了輸入之外,對於問題答案的輸出非常的重要。別讓孩子只是聽我們怎麼說,關鍵在於讓孩子多練習表達。

 

Photo:shutterstock/達志
數位編輯:黃晨宇


文章出處 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49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