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孩子有閱讀障礙,遭家人和學校放棄,卻因為一本書,重新看見自我價值;謝謝閱讀,教我成為更好的人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今年中秋,我想給你一份「特別的家庭作業」     「馬麻,妳快看!今天的月亮好圓喔!」   女兒的聲音,清脆地劃破院子裡滋滋作響的烤肉聲。我正忙著翻動烤網上的甜不辣,一面催促著先生「醬要多刷一點!」,腦中還盤算著冰箱裡的柚子夠不夠分。   這就是我的中秋節,一個被待辦事項清單塞滿的夜晚,每年都像一場熱鬧卻SOP化的戰爭。   「馬麻,月亮上面真的有兔子嗎?」女兒拉著我的衣角,仰著頭問,眼睛裡映著一輪明月。   我手裡的烤肉夾停在半空中,差點就用一句「那是傳說故事啦」給打發了。但看著她那雙清澈的眼睛,我忽然意識到,我正忙著給她一個「完美」的中秋節,卻快要让她錯過中秋節「最美」的部分。   我深吸一口氣,放下手中的夾子,也在女兒身邊坐了下來,開始把小時候從阿嬤那裡聽來的故事,慢慢地說給她聽。   那一刻,我才恍然大悟,「團圓」的真正意義,從來不是大家「身體」聚在一起吃飯,而是「心」有沒有靠在一起分享些什麼。   這個念頭,讓我突然對一件事充滿了好奇。   我說給女兒聽的故事,是阿嬤傳給我的。那…阿嬤小時候的中秋節,又是什麼樣子呢?   所以今年,我想邀請所有的爸爸媽媽們,和我一起做一份「中秋特別作業」。   在烤肉的滋滋聲中,或在飯後剝著柚子的閒聊裡,讓我們放下手機,轉向我們身邊的長輩——你的父母,或孩子的阿公阿嬤,問他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:   「您小時候的中秋節,和我們現在有什麼不一樣?」   你可能會聽到:   -沒有烤肉,但全家會分一塊珍貴的月餅,每個人都好珍惜。   -沒有現成的燈籠,而是用鐵罐或柚子皮自己挖空做的。   -沒有琳瑯滿目的禮盒,但左鄰右舍會端著自己做的菜互相分享。   這些,不只是懷舊的故事,它們是活的歷史課,是無法從課本上學到的、關於「家」的珍貴傳承。它讓孩子明白,幸福不是必然,而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、樸實卻閃亮的快樂。   去問問看吧!然後,帶著你的發現,回來跟我們分享。  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,你聽到了什麼樣的驚喜答案?你和長輩的小時候,中-秋節最大的不同是什麼?   一個問題,串起三代人的記憶。這份作業的「分數」,將會是今年中秋最溫暖的收穫。  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3398.html 一個問題,串起三代人的記憶 2025-09-29 2026-09-29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3398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3398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09-29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3398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6 ...

圖書館像是孩子生命中的驛站,每個孩子都像是圖書館的過客,也許待久一點,也許只有一面之緣。
但我們不能小看圖書館這個場域,無論是裡面的書帶給孩子的啟發,或是裡面的人帶給孩子的溫暖和希望。

讓閱讀成為生命的轉捩點

今年暑假,圖書館來了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,家人跟我們說,他從小就不愛看書,但是暑假沒地方去,所以就來圖書館。

不愛看書的孩子,館員會陪他聊天,然後帶著他一起工作。他也會來敲館長室的門,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也一起做。兩個月過去,我發現他好像開始看書。開學之後,我看到他每天都來圖書館借書,而且呼朋引伴、找同學一起來。

在他的身上,我看到推動閱讀,要從建立關係開始,當我們拉近與人的距離時,就可以拉近與書的距離。書本沒有腳,但是我們有,我們可以想辦法走出去,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,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生命。

許慧貞老師在《最後抱他的人》這本書中有一句話:「誰說偏鄉的孩子不喜歡閱讀,他們只是少了機會,少了那個能帶給他們故事的大人而已。」

圖書館像是孩子生命中的驛站,每個孩子都像是圖書館的過客,也許待久一點,也許只有一面之緣。但我們不能小看圖書館這個場域,無論是裡面的書帶給孩子的啟發,或是裡面的人帶給孩子的溫暖和希望。

 

我想起一本青少年小說《那又怎樣的一年》。

主角道格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,在家遭受父親和哥哥們的言語及肢體暴力,在學校的教育體制內格格不入。你可以想像他說話的口吻:「那又怎樣!」一切的劣勢在他身上,讓他已經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好在乎的。

然而,一間圖書館改變了他,圖書館員老先生透過一本《美洲鳥類》圖鑑,打開他學習的視野。一份送貨打工改變了他,「那又怎樣」的少年發現,原來他還可以為別人做些什麼。

我很喜歡書中一段描述兩隻白腰叉尾海燕的句子:「那兩陣風把這兩隻海燕吹往相反地方向,可是他們卻趁此在畫中相遇。這就是這幅畫的重點:相遇。即使彼此是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。」

在每一張圖畫裡,拿著畫筆學習構圖、學習調色,事實上他也為人生在構圖,使黑白的人生變得光彩。不曾走進圖書館的他,每週都會去圖書館報到。不曾畫圖的他,拿起了畫筆。

有閱讀障礙的他,讀了《簡愛》,還獲得在紐約百老匯劇場演出的機會。

 

當你釋出善意,這個世界也會卸下武器

剛開始你會覺得這個少年真的很悲慘,但慢慢的、慢慢的,當他不再把自己當受害者看待的時候,他也就不再是時代巨輪下的受害者。

父親家暴又怎樣?學校同學老師霸凌又怎樣?大哥越戰回來失去雙腿又怎樣?二哥總是被當作小偷又怎樣?媽媽總是默默承受又怎樣?

英文課老師透過《簡愛》的故事告訴他:「這世界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的,之所以會發生那樣的事並不是我們的錯,雖然我們還是必須面對。不過在這個世界上,畢竟還有一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努力的。」

他看著每一隻鳥,也看懂了自己的人生。不再是那個一切「那又怎樣」的少年,漸漸地,他為生命週遭的人帶來改變。

原本一直在他身上貼標籤的校長告訴他:「很抱歉,我錯了。我在很多方面都錯了,我真的很抱歉。⋯⋯我認為你有能力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。」

從故事的開始,他一直把家用「垃圾堆」這三個字來代替,故事結束,他說「這裡不再是垃圾堆了。」你覺得你的人生像是垃圾堆嗎?有些事也許你不知道該跟誰說,你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書,或許你就可以聽到內心微小的聲音:

「那又怎樣!別讓這個世界定義你是誰。」

 

 

摘自 彭冠綸(館長小編)《療心圖書館:小鎮圖書館長告訴你閱讀改寫人生,遇見幸福的秘密》/遠流出版

 

圖:shutterstock
數位編輯:陳宣雯

文章出處/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641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