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你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?相信孩子,未來他才會相信自己4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海涵教育 線上線下 創新學習 海涵十週年的同時 獲邀年代電視台採訪 感謝年代工作人員 年前辛苦採訪 年後精彩播出 海涵一步一腳印 踏實前進著 一直致力於為每個孩子 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方式 讓孩子 快樂學習 讓家長 安心放心 這次深度活潑的專訪 讓您更了解海涵教育 播出時間: 2/24 (六) 11:30-12:00創新方程式 (年代MUCH電視台) 影片連結 https://reurl.cc/kr3X3r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486489.html 感謝年代Much電視台【創新方程式】節目採訪 2024-03-06 2025-03-06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486489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486489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4-03-06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486489.html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3 ...

「現下的我們如何扮演『父母』的角色,其實受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很深。」

談「換了位置,換了腦袋」的教養現象

在網路上有一個名為〈世上唯一的問卷〉的影片,受到許多關心孩子教養問題的父母的注意。

為了拍攝這個短片,製作小組事先找了幾位家長的孩子,私下進行訪問,主題是:「你最不喜歡父母對你做哪些事?」。製作小組將訪問內容加以統整之後,設計成一張問卷,並在拍攝當天,請這幾位家長當場填寫。

不過,當家長們看到問卷時,提問被修改成:「回想學生時期,你最不喜歡父母的哪些管教方式?」。家長們不假思索,迅速地在選項上一一勾選,有人還向製作小組反映:「幾乎每一項都要打勾耶!」。他們渾然不知,這些令他們討厭的事,都來自於他們的孩子在親子互動中,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觀察。

最後,當製作小組向家長們揭露,問卷中的每個選項,其實都來自於孩子的真實心聲時,家長們都非常驚訝。有人直呼:「沒那麼多吧!」,有人則尷尬地表示:「這或許是一種『傳承』吧!以前父母親這樣要求我,現在則換成我這樣要求孩子。」

由於每個孩子的心聲都不同,所以每位家長拿到的問卷都經過「客製化」。細看其中幾張問卷的選項,孩子不喜歡父母對他做的事,諸如:拿我跟別人比較、不信任我、有時太過保護我、常對著我碎碎念……。

當這些家長們最後發現,自己當初不喜歡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,眼前卻成了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時,都有被當頭棒喝的衝擊感。

 

「換了位置,換了腦袋」?

這個短片很有力地證實了一件事:「現下的我們如何扮演『父母』的角色,其實受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很深。」即便影片中有位媽媽說,她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親把她的成績拿來和堂弟比較,只要考試分數落後堂弟,她就死定了!但當製作小組播出訪問她女兒的影片時,她的女兒卻說:「媽媽沒有很了解我,我從小到大就習慣她生氣,習慣她比較。」

為什麼小時候不喜歡被比較,後來當了媽媽,卻不自覺經常拿女兒和別人比較,落入「換了位置,換了腦袋」的窘境?因為非常投入在「媽媽」這個角色的扮演裡,而經驗中最直接的連結,正是原生家庭的母親。當初母親在教養上非常在意女兒「不能輸」,在女兒內在安裝了「警報器」,所以女兒後來成為人母之後,「不能輸」的危機感,便不自覺成了在教養孩子時,常常響起的「警報聲」。

若沒有覺察到自己總是只在「父母」的角色上和孩子互動,這種「換了位置,換了腦袋」的矛盾現象,就會變成一種循環的常態,以至於在不自覺中延續上一代的教養方式,而讓自己現下的親子關係開展不出新的樣貌。

欲破解這個困局,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從「父母」的角色稍微抽離,回到「人性」的角度,去和孩子相處,或面對孩子遭遇的問題。簡而言之,你小時候不喜歡父母的某種管教方式,現在用在孩子身上肯定也行不通,因為在「同樣為人」的立場上,我們所抗拒或排斥的部分是相通的。

例如:影片中有位爸爸,在談到小時候的求學過程時,面對父母重視成績的壓力,他說當時會把考卷藏在學校抽屜裡,或直接撕掉沖進馬桶裡,目的就是希望逃過父母的責難或處罰。可是當製作小組現場播放訪問他兒子的影片時,他的兒子卻說:「爸爸會生氣、罵人,在我考試考很爛的時候」。時空彷彿錯置,當初那個不喜歡父母用成績評斷自己的小孩,現在成了用成績評斷兒子的爸爸。

沒有人會喜歡考試得低分,被父母指責、貶抑,如果上述中的爸爸能意識到這一點,並連結到自己成長、求學時的經驗,他面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不理想,可能就不會一味在「爸爸」的角色裡,把火力集中在指責孩子,而能同理孩子的挫折與失落,轉換看待此事的角度與處理的方法,把更多力氣放在「如何協助孩子提升學習成效」上。

侷限在「爸爸」的角色上,基於「望子成龍」的心理,面對孩子成績不佳,就會不自覺重演當初自己的父母親只看重分數,而忽略學習歷程與方法。但若站在「人性」的角度上,就能以過往相似的經歷,同理孩子的困境,並進而照顧到他在心理和學習上的需求。

 

別被「父母」這個角色制約

這樣看來,教養孩子有時還真不能太「入戲」。太入戲,就會被「父母」這個角色制約,而忘了,其實你也可以是孩子的「朋友」、「夥伴」,或者,只是一個單純聆聽的「旁觀者」。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你不是只有監督、鞭策的功能,可以發揮的空間還非常廣大。

為了不讓自己在扮演「父母」的角色時,被「換了位置,換了腦袋」這句話打臉,乃至重蹈上一代偏差教養方式的覆轍,學著以「人」平等、相通的位置,去參與並引導孩子成長,會是你擺脫原生家庭負向教養方式的糾纏,而開闢親子關係新格局的進路。


文章出處 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365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