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孩子成績不好,別急著送補習班!父母停止做這件事,就能提高學業分數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接觸海涵的線上課程,已經兩年了。這段時間裡,無論是平時的課業輔導,還是寒暑假的學習規劃,海涵的課程都給予我非常大的幫助。透過線上課程,我可以自由調整學習的時間和進度,這讓我在忙碌的課堂之外,能夠更靈活地安排額外的複習與補強,逐步建立自己的學習習慣。這次段考前兩週,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理化基礎觀念相當薄弱,許多重要的概念都還不懂,平常的課堂小考也經常出錯。感到有些焦慮的我,決定回家後立即打開海涵的理化課程,針對自己不會的部分進行複習。我專心地觀看了三個小時的課程內容,深入理解每一個模糊的概念,並跟著老師的步驟一步步解題,過程中還特別做了筆記,記錄下自己以前忽略的細節。第二天的小考中,我發現原本不懂的題型竟然全部都會了!這個結果讓我驚訝又欣喜,因為我能切身感受到努力後帶來的成效,這也給了我更大的信心去應對即將到來的段考。接下來的兩週,我集中精力複習弱科,尤其是理化和數學這兩個我過去一直感到吃力的科目。透過海涵課程的協助,我可以快速釐清觀念並進行重點複習,每天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。這次段考成績總分達到了我國中生涯以來的新高分,不僅理化成績大幅提升,其他科目也取得了不錯的表現。能有這樣的進步,我非常感謝海涵老師們的幫忙,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再那麼沉重,而是更有條理、更有成效。只要善於利用資源並持續努力,學習可以也是可以事半功倍。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8899.html 卓禹澄 - 彈性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2025-01-15 2026-01-15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8899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8899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01-15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08899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 ...

如果孩子成績不好,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也許你會認為是沒送他去補習班,或是書念得太少的緣故。其實,父母用批評性的語言折磨孩子的大腦,也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的原因之一。

降低大腦智力的話語

如果孩子成績不好,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也許你會認為是沒送他去補習班,或是書念得太少的緣故。其實,父母用語言暴力折磨孩子的大腦,也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的原因之一。當你習慣性地吐出攻擊性的字眼,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到孩子的學習能力。

父母的話語和孩子的成績有著高度的相關性,關於這點有研究報告可以證實,語言暴力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能力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馬丁.泰契爾(Martin Teicher)曾以二十歲左右的男女為對象,在二○○六年進行了一項研究,其結果被媒體廣為報導。

童年時期持續遭受嚴重語言暴力的人,與一般人相比,他們腦部和語言有關的皮質小了百分之十左右。此外,語言能力的測驗分數也比較低,平均分數為一百一十二分,而無此經驗的人則為一百二十四分。研究分析指出,語言暴力確實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沒有獲得充分的發展。

語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中樞,國語和英語當然不在話下,就連數學和科學等科目,也全是由語言構成的。所以語言能力低下,就會不利於學習。但是,創造這種不利條件的正是父母的話語,用言語傷害孩子的父母,就是造成孩子成績低落的元凶。


美國神經科學家安德魯.紐伯格(Andrew Newberg)在《改變大腦的語言力量》(Words Can Change Your Brain,暫譯)一書中,也提出了相同的結論。書中寫道,人們光是聽到「不」這個詞,大腦就會分泌十多種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,進而妨礙負責邏輯、推理及溝通等腦部活動。

請在心裡慢慢地讀一下「不行」這個詞,並試著仔細聆聽「夠了」、「你到底是怎麼了」等字句,你是否覺得腦袋暫停運轉了呢?由此可知,經年累月被否定性言語包圍的孩子,當然很難獲得優異的成績,而且不僅是語言能力,就連推理和邏輯的能力也會被削弱。

假設孩子在餐桌上拿著湯匙嘻笑打鬧,此時爸爸用嚴肅的表情大喊:

「我不想聽,別再吵了,安靜吃飯!」

心生畏懼的孩子馬上就會停止嬉鬧,但同時也產生了一種眼睛看不見的變化,那就是孩子不但閉上了嘴巴,就連思考也會跟著停止。雖然管教有其必要性,然而慣性的批評卻是有害的。一般來說,會在餐桌上大聲斥責的父母,到了客廳、孩子的房間或是車子裡,也同樣會動不動就破口大罵。這種時候,孩子不只是受到情緒上的傷害,正如前面所言,強行制止的舉動還會造成孩子大腦活動的萎縮。只不過,大小事都會嚴厲苛責的父母,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暴力性語言會妨礙孩子邏輯和語言能力的發展。

事後感到後悔也於事無補了,因此如果想提高孩子的成績,父母就必須停止語言暴力。不過問題在於,父母通常不知道自己說出口的話就是一種語言暴力。究竟什麼是語言暴力呢?這是大家必須去了解的課題。

我們蒐集、整理了韓國與國際間的育兒相關資料後,發現語言暴力的種類可以分為十一種。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的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傷害!我們夫妻倆過去對此完全不知情,跟周圍的媽媽們分享了這件事之後,大家也都嚇了一跳。以下就介紹父母脫口而出卻難以辨識的語言暴力。

 

十一種語言暴力

1、利用語調和音量製造壓迫感

這是媽媽們普遍會使用的「基礎」語言暴力,例如大聲吼叫或說話時語帶威脅。她們在說話時會調整詞彙之間的間距,像是用「你—非常—壞」這樣的方式拉長語調,如此一來即可引發孩子的緊張感。
 

2、使用具有威脅性的詞彙

說出類似「如果那樣你就完蛋了」、「你真的沒救了」等這種具有衝擊性的字眼。或是「我要把你的玩具全部丟掉」、「等一下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」等,這些話都在暗示孩子可能會發生他想像得到的最壞情況。當父母說出這種語帶威脅和衝擊性的話,就會壓抑孩子的內心,那就彷彿將一塊石頭放在剛萌芽的幼苗上,會令孩子感到窒息。
 

3、人身攻擊

無視於事實根據,反而直接傷害對方人格的行為,即為人身攻擊。這是一種情感虐待的方式,也經常出現在家庭生活中。當孩子犯錯時,本來只要指出錯誤即可,但是很多父母卻會認為孩子的品性和態度才是問題所在,因而對此加以批評。例如責罵孩子「你平時的態度就大有問題」等等,讓孩子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。
 

4、否定孩子的價值

如果用「你的能力不足」或「你是一個沒用的人」這樣的話來攻擊孩子,那麼孩子就會開始否定自己的價值。此外,還有許多具有相同效果的間接表現方式,像是「你怎麼又犯同樣的錯」、「我就知道你會這樣」、「我對你不抱任何期待」等等,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。如果孩子在成長期間不斷聽到這樣的話,他就會帶著自嘲的心態過著痛苦的生活。
 

5、拒絕道歉

即使孩子向父母解釋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,父母也很難承認自身錯誤,反而會以孩子邏輯錯誤或是沒禮貌為由進行反擊。拒絕道歉的父母,會讓孩子飽受挫折和阻斷感,他會有一種與高牆對話的感覺。
 

6、無視孩子的成就

當孩子做了有意義的事情或是學業成績進步,卻沒能得到父母的稱讚,甚至被視作微不足道的小事時,孩子就會感到失望。當然,父母的出發點也許是出於好意,他們並非故意無視孩子的成就,而是想要鼓勵孩子奮發圖強,傳達出「不要止步於此,要更加努力才行」的意思。不過即便父母出於好意,努力和成就被忽視的孩子,卻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深深的傷害。
 

7、高度壓力

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設定超出能力的目標,並藉此施加壓力。有的父母還會強迫孩子去做他們恐懼的事情,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。事實上不是這樣的,這並不是愛,這只是一種情感上的虐待。在父母的要求下朝著不合理的目標前進,對孩子來說只是痛苦的鞭策而已。
 

8、把孩子變成膽小鬼

有些媽媽整天把「可怕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,你一定要隨時隨地保持警覺」掛在嘴邊,讓孩子心生畏懼。媽媽跟孩子說「這世界處處充斥著危險的人們和食物,不幸的意外也時有所聞」,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愛的表現,但背後卻隱藏著「把孩子變成膽小鬼,就能輕鬆控制孩子」的欲望。這麼做會讓恐懼在孩子心裡扎根,使他變成害怕世界和生活的膽怯之人。
 

9、表達憤怒

憤怒是一種強烈且熾熱湧上的情緒,孩子面對使用激烈言語表達憤怒的父母時,當然會嚇得動彈不得,只能沉默不語以示順從。但是憤怒會被複製,會在孩子心裡產生同樣的憤怒,當父母年老後,就可能看到孩子說出同樣憤怒的話語,一如當年的自己一樣。
 

10、監視和干預

有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隱私,誤以為監視孩子是父母的權利。他們會持續地觀察孩子是否違反規則、是否遵守指令,甚至會偷看孩子的日記,讓孩子生活在受到監視的痛苦中,而感到自己沒有獨立的人格,反而更像是一名囚犯。過度的監視和干預,可能會變成一種虐待。
 

11、宣揚權威

父母和孩子起爭執而陷入困境後總會這樣說:「你對媽媽怎麼這麼沒禮貌?」他們會試圖以父母的權威來戰勝孩子,或是藉由「媽媽已經說過不可以這樣」的說法來阻止孩子的行動自由。他們並未以邏輯思維來說明,而是用父母的權威來壓迫孩子。

 

足以傷害心靈的語言暴力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,它不僅會破壞孩子的情緒,甚至會破壞孩子的智力。然而,上述十一種語言暴力就像看不見的種子一樣,漂浮在許多家庭的空氣之中,如果剛好遇到合適的環境,就可能長成具有毒性的蘑菇,或是會束縛孩子的堅硬藤蔓。而決定事情發展的關鍵,正是父母的無心舉動和說話習慣。

如果不想使用語言暴力,就必須冷靜地向孩子說明。如果能讓孩子理解並且說服他,那麼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。只要父母具備這樣的說明能力,其實就沒必要使用攻擊性的語言;反過來看,會使用暴力語言的父母並不是因為他們心性惡劣,絕大部分是因為說明能力不足所致。因此,只要善於說明,人人都能成為優秀的父母。

 

 

摘自 鄭才英、李西鎮《爸媽這樣說最有效!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、衝出好成績: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,引導孩子突破情緒×人際×學習障礙,建立高效讀書習慣》/ 大好書屋

 

圖:shutterstock
數位編輯:陳宣雯

文章出處 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34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