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幫助孩子建立自信,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| 家庭教育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各位爸爸媽媽,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? 那個曾經嘰嘰喳喳、跟你分享學校大小事的孩子,最近回家後,只是默默地放下書包,靜靜地滑著手機。飯桌上,他不再抱怨功課,也不再炫耀趣事,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聲音。 當你輕聲問:「還好嗎?」 他總是抬起頭,淡淡地說:「沒事啊。」 這份突如其來的安靜,往往不是叛逆,而是一場他內心正在經歷的,關於友誼的小小風暴。可能是被朋友已讀不回的失落,或是在小圈圈裡被冷落的孤單。 看著孩子緊鎖的眉頭,我們總會心疼,總想立刻為他做點什麼。但請先等一等,三種我們急著伸出的手,有時反而會將他推得更遠: 請小心避開的溝通誤區 「問題解決」的手: 「是誰欺負你?告訴我,我去跟老師說!」 這份善意,在孩子眼中可能變成干預和壓力,讓他未來更不敢對你說心事。 「輕描淡寫」的手: 「唉呀,朋友吵架很正常啦!過兩天就好了。」 這句話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難過不被理解,彷彿他的煩惱是小題大作。 「機會教育」的手: 「你看,我早就跟你說那個朋友不值得交往。」 在情緒的當下,任何道理都像是責備,只會讓他關上溝通的門。 給父母的「避風港」指南 那麼,當孩子的朋友圈起了風浪,我們該怎麼做? 答案是,成為他心中那座安靜、穩定、永遠亮著燈的「避風港」。 第一步:敞開港灣,讓他安全停靠 關鍵是「傾聽」,而不是「詢問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媽媽/爸爸看你這兩天好像有心事,如果想說,我隨時都在這裡。」 溫柔心法: 給他一個擁抱,或只是靜靜地陪在他身邊。有時候,無聲的陪伴,比一百句「你還好嗎」更有力量。讓他知道,無論外面風雨多大,家裡永遠是歡迎他、接納他所有情緒的地方。 第二步:點亮燈塔,照亮更多航道 關鍵是「同理」,而不是「給答案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被好朋友已讀不回,那種感覺一定很難受。我懂,換作是我也會很在意。」 溫柔心法: 先認同他的感受。當他覺得被理解後,再溫和地引導他看見不同的可能性:「你覺得,除了他可能在生氣,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?會不會是他剛好在忙,或是在想怎麼回覆你?」 第三步:搭建橋樑,信任他能自己出航 關鍵是「賦予力量」,而不是「代為處理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那你接下來想怎麼做呢?無論你做什麼決定,爸爸/媽媽都支持你。」 溫柔心法: 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。我們可以是他的軍師,幫他分析各種做法的利弊,但最終開船的舵手,必須是他自己。這份信任,會成為他未來面對更大挑戰的勇氣。 在孩子的青春航程中,我們無法替他撫平所有風浪,但我們可以成為那座永恆的避風港。當他知道無論如何都有個地方可以安心停靠時,他就擁有了再次揚帆的勇氣。 您都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人際關係的低潮呢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智慧與溫暖。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 當孩子的世界突然變得安靜 2025-11-02 2026-11-02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1-02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在兒童福利、心理健康、少年司法領域,甚至是某些教育環境中,大家常常會關注孩子沒有完成的事情或他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。然而,改變這種思維模式,轉而聚焦於孩子已經做了什麼以及他們的優點,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,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。

四個策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,相信自己能夠成功

孩子的生活經歷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這些經歷有時可能充滿了傷害、挫折和失望。作為照顧者,我們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優勢、長處和興趣,並讓他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。

為何行為改變如此困難?

改變習慣向來不容易,無論是戒菸、開始運動還是控制脾氣,這些行為的改變往往需要多次嘗試和努力才有可能成功。所以,什麼能促使人們改變行為?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實現這些改變?要知道,改變自己已經是件複雜的事,幫助他人改變更是充滿挑戰。

行為改變的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。首先,孩子的個人因素,如他們的優勢、資源、信念和生活經驗,大約占了影響力的40%。其次,孩子與大人之間的關係也非常重要,占影響力的30%。如果孩子感受到來自大人的同理、接納和支持,這樣的關係就會成為他們行為改變的強大動力。

此外,對於改變的期待和希望也很關鍵。孩子是否相信自己能夠改變?如果他們嘗試新行為,是否有信心成功?大人是否向孩子傳達了對他們的期望和信任?儘管這些因素只占影響力的15%,但它們仍然對行為改變至關重要。

最後,促成改變的實際方法和策略也占了15%。照顧者和組織採用了哪些策略?他們如何看待孩子的改變過程?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行為改變的成效。

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?

提升孩子的自信心,即自我效能感,有助於增強他們改變行為的能力和意願,同時也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。以下是幾個有效策略:

1. 支持孩子發展技能

在鼓勵孩子嘗試新行為之前,確保他們已具備必要的技能,並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運用這些技能。這不僅是讓他們學會做某些事,更是要讓他們相信這些技能能幫助他們實現目標。

2. 給予具體且正向的回饋

回饋應該針對孩子的行為,而非他們的性格。這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,並促使他們在未來繼續採用正確的行為。

3. 創造成功的機會

成功能夠帶來正向動力,使孩子更願意再次嘗試新行為。照顧者應確保孩子能夠在嘗試新行為時體驗到成功,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動力。

4. 提供成功的榜樣

孩子往往會以同齡人為榜樣,看到別人的成功能激勵他們去嘗試新事物。因此,讓孩子有機會與那些擁有成功經驗的同齡人互動是非常重要的。

5. 提供鼓勵和支持

支持必須是真誠且針對個人的。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期望和信任,並且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源和幫助,這樣他們才能放心地去嘗試新事物。

6.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

如果孩子害怕失敗,他們往往會選擇不嘗試。幫助孩子找到克服恐懼和焦慮的方法,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行動力。

通過這些策略,照顧者可以幫助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任務,並在嘗試中取得成功。這不僅讓孩子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,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。照顧者的責任是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,讓他們每一天都能向著更好的未來邁進。

文章取自: 四要點增進自我效能感,讓孩子相信自己能成功|親子天下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