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身心調適假:學生心聲背後的無聲呼喊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  段考的喧囂終於落幕,相信家長們和孩子都鬆了一口氣!   無論成績是喜是憂,此刻都不是句點,而是一個「重新校準」的黃金時機。您知道嗎?那張寫滿紅字藍字的考卷,其實是孩子專屬的「學習藏寶圖」!   只對答案、訂正錯誤,我們只做對了一半。更重要的是,陪孩子一起「讀懂考卷」,從中找出真正的「得分點」與「失分點」。   今天,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套 「4步驟考卷分析法」,把考卷的價值發揮到最大!     ✍️ 步驟一:【歸納失分原因,對症下藥】   別急著責備分數,先一起找出失分的「根本原因」。   ① 粗心大魔王: 「啊!這題我看錯了/計算錯了!」 → 解決方案:練習專注力、培養驗算習慣。   ② 觀念迷霧 ️: 「這個觀念我好像懂,但又不太確定。」 → 解決方案:回到課本,把模糊地帶重新學透。   ③ 審題陷阱 ️‍♂️: 「我看太快,沒注意到題目問的是『不正確』的。」 → 解決方案:練習圈出關鍵字,放慢讀題速度。   ④ 技巧生疏 ️: 「我知道要用這個公式,但算得太慢/用得不熟。」 → 解決方案:針對特定題型,加強練習量。     ✍️ 步驟二:【打造錯題筆記本】   所有錯題都是珍貴的數據!一本好的錯題本,應該包含:   原題目: 抄下或剪下題目。   錯誤分析: 用自己的話寫下「當時是怎麼想錯的?」   正確解法: 寫下正確的思考路徑與答案。   重點標籤: #一元一次方程式 #過去完成式,方便日後複習。     ✍️ 步驟三:【找出得分強項,建立信心】   分析考卷不只看錯誤!更要看看孩子「在哪裡得分?」,是計算題、閱讀題、還是圖表題?大力稱讚他做得好的地方!讓他知道自己的優勢,這份信心是前進的最大動力。   ✍️ 步驟四:【規劃下階段的進步路線】   分析完後,和孩子一起規劃接下來的讀書計畫。   目標明確: 「我們下次月考,目標是減少一半的粗心題。」   方法具體: 「每天多花15分鐘,複習錯題本上的觀念。」     一張考卷,可以只是一張紙,也可以是帶領孩子進步的羅盤。讓我們陪孩子一起,從每一次的測驗中,找到成長的養分!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 【 段考結束了,然後呢?考卷不是對完答案就結束!】 2025-11-13 2026-11-13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1-13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776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心理假制度的推行,為面對困境的學生提供了一條求援管道。教育部於2024年3月試辦「身心調適假」,並於8月正式上路,希望協助高中職學生平衡身心健康。然而,從試辦到全面推行,各方對心理假的觀點與建議也浮現了多樣面向。

就讀於陽明交大的李宛軒指出,心理假在大專院校的接受度較高,但高中生的請假率偏低,部分原因是「須經家長同意」等條件提高了請假難度。一些學生壓力來源本身來自家庭,難以與家長溝通請假事宜。而心理假的設置雖無法根本解決心理健康問題,但能讓問題浮出水面,促使師長和社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。

此外,她提到國外的心理健康日或心理健康週是另一種提高關注度的方式,相較之下,台灣的相關活動尚未普及。

學生與家長的角色

許多學生的心理壓力來自於家庭。不少家長可能無意間因自身壓力對孩子發脾氣,導致親子間溝通困難。李宛軒建議,家長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,並給予心理支持。她也認為,若能更普及心理諮商資源,例如擴大「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」的適用範圍,對家長和學生都有幫助。

在校園中,學生對心理輔導室仍存有恐懼感或刻板印象。李宛軒建議,學校應加強宣導,讓學生明白心理輔導室是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空間,不必有心理疾病才需要尋求幫助。

中學生常見的心理議題

李宛軒歸納中學生最常見的心理議題為家庭關係、課業壓力與升學、人際相處困難。她認為,透過社群分享經驗,學生能在困境中找到共鳴,家長也能藉此反思與改善親子互動方式。

心理假雖無法一勞永逸解決心理健康問題,但它是一個重要的起點,能促使社會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。同時,家庭、學校與政策的共同努力,也將為下一代提供更堅實的支持。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