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停下來,才是進步的開始!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【 孩子的專注力,正在被「數位雜物」悄悄偷走嗎? 】 手機一響,注意力就飄走了?寫作業不到10分鐘,就想刷一下短影音?打開課本,腦袋卻像塞滿了雜物,無法靜下心思考? 親愛的家長,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不專心,而是他們的大腦正在被「資訊過載」綁架!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四面八方湧來的通知、廣告、影片,都在爭奪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們的大腦沒有喘息的空間。 是時候,帶孩子一起練習「大腦斷捨離」,為他們寶貴的專注力,建立一條堅固的護城河! 我們不需要沒收手機,而是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: 1. 建立「無干擾」的學習時空 在固定的書寫時間,將手機設定為勿擾模式、關閉電腦的社群通知。就像整理房間一樣,先清空數位環境的雜物,才能讓大腦有專心工作的空間。 2. 練習「番茄鐘工作法」 這是一個超棒的專注力訓練!設定計時器「專注25分鐘,休息5分鐘」。讓孩子知道,奮力衝刺後就有明確的休息時間,這能有效降低排斥感,並提升學習效率。 3. 主動安排「大腦留白」時間 ☁️學習不是填得越滿越好!鼓勵孩子每天有一段「什麼都不做」的時間。可以聽音樂、散步、甚至只是發呆看著窗外。這段留白時間,是讓大腦清除雜訊、重新整理、鞏固記憶的關鍵時刻。 專注力,是這個時代最稀缺、也最珍貴的超能力。教孩子知識,更要教他們如何「掌握」知識。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,拿回學習的主導權! 想了解更多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?海涵教育,不只教課本,更教方法,為孩子打造堅實的專注力護城河。 聯絡海涵教育▪️ 諮詢專線:0907-275-077▪️ 官方LINE一對一洽談:https://lin.ee/GYelKcD▪️ 年代電視報導《創新方程式》:https://reurl.cc/daXj4V #大腦斷捨離 #專注力 #學習效率 #番茄鐘工作法 #數位教養 #親子教育 #108課綱 #自主學習 #手機成癮 #資訊焦慮 #海涵教育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 【 孩子的專注力,正在被「數位雜物」悄悄偷走嗎? 2025-10-16 2026-10-16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0-16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當我們的生活被高壓的工作和無盡的待辦清單填滿時,你是否曾懷疑,那些被稱為“浪費時間”的放空時刻,是否真的一無所用?事實證明,答案恰好相反!大腦的休息狀態,其實暗藏我們提升創意、解決問題的無限可能。

預設模式網絡:大腦的秘密武器

研究發現,人類大腦內部存在一套名為“預設模式網絡”(Default Mode Network, DMN)的神經迴路。當我們停止聚焦外界、進入發呆或放空的狀態時,這套網絡便開始運作。南加州大學的研究指出,這種“靜息態”不僅有助於建立自我認同,還能強化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理解,甚至提升內在的道德感。

有趣的是,大腦進入預設模式的速度超乎想像。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顯示,僅僅在眨眼的瞬間,預設模式網絡便已啟動。我們在這些微小的停頓中,進行了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技能的重要工作。

專注與發散:創造力的兩種模式

電機博士 Barbara Oakley 在其著作中,將大腦的運作模式分為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。專注模式幫助我們解決複雜問題、專注學習,而發散模式則讓我們在發呆、散步等時刻,進行背景中的深度思考。這種發散模式與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所提出的“快思”(系統一)和“慢想”(系統二)不謀而合。

科學研究顯示,當我們感到卡住、無法解決難題時,短暫的放空能讓大腦建立新連結、激發創意。這種創意迸發,往往發生在我們散步或進行輕鬆活動時,而非苦思冥想之中。

工作文化與休息的誤解

歷史上,休息常被視為懶散和無用的象徵。特別是在強調高效率與競爭力的現代工作文化中,許多人將不斷忙碌等同於成功。然而,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揭示,當我們心不在焉時,大腦處理複雜問題的區域反而更加活躍。

這意味著,真正提升生產力的關鍵,不在於強迫自己持續專注,而在於平衡專注與放空。適時的休息不僅能讓我們保持健康,還能促進長期創造力與效率。

如何善用發呆時間?

  1. 安排短暫休息: 每工作50分鐘,抽出10分鐘放鬆或進行簡單活動,如喝茶或望向窗外。

  2. 融入自然: 散步是進入發散模式的最佳途徑,有助於降低壓力並激發創意。

  3. 拒絕過度多工: 減少同時進行多項任務的頻率,專注於單一工作後再進行休息。

  4. 減少電子干擾: 適時放下手機,讓大腦有機會完全放空。

平衡工作與放空的藝術

隨著我們對大腦的理解加深,越來越多證據顯示,休息並非懶惰的象徵,而是高效工作的基石。適當的放空能幫助我們重新整理思緒,讓創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巔峰。正如張忠謀所說,學習如何學習是人生最大的財富,而放空正是這門學問的核心。

所以,下一次當你感到壓力山大或靈感枯竭時,不妨放下手頭的工作,給自己一點時間去發呆。你會發現,最偉大的想法,往往來自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時刻。

文章選自: 「停機」比你想得更重要!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