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自律?這三招改變吼叫人生,讓孩子主動行動!
作為家長,您是否感覺自己每天像鬧鐘一樣:叫孩子起床、催寫功課、逼著念書?如果您也在這樣的循環裡,別急,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孩子「不自律」的原因,並用簡單的技巧扭轉局面!
關鍵原因一:孩子覺得「不重要」
有沒有發現,孩子只對他「感興趣」或「覺得重要」的事情主動,比如打電動、追動畫?所以當他覺得「寫功課沒什麼大不了」,自然不會優先完成。
怎麼做呢?
您需要教他「為什麼這件事重要!」
試著用這樣的語言和他溝通:
- 「寫功課不是應付老師,而是趁剛學過還記得時,加速完成!」
- 「如果先完成功課,後面就可以安心地整段時間玩耍啦!」
一次說服可能沒用,讓孩子嘗試幾次「先完成再玩」,感受到成就感和好處後,他就會更願意養成這樣的習慣。
加分小技巧
運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增強效果,例如:
- 「我們來比賽看你能多快完成功課,然後一起去玩吧!」
- 「先完成這些任務,你就能多解鎖一集動畫喔!」
關鍵原因二:孩子「沒有時間觀念」
不少孩子回到家,心裡的小劇場是這樣的:
「才剛回來,放鬆一下怎麼了?」→玩玩玩→「哎呀!怎麼這麼晚了!」
怎麼做呢?
教孩子建立「時間感」,以下是3個步驟:
-
訂一個「回家計劃」:
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,比如:- 4:00~4:30:吃點心
- 4:30~5:30:完成功課
- 5:30~6:00:休息或玩遊戲
-
教他排順序:
「哪些事需要先做?哪些可以晚一點?」和孩子討論,讓他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。 -
放手讓他試:
計劃訂好後,您只需做個觀察者,不要干涉,讓他學著掌控自己的節奏。
加分小技巧
用可愛的倒計時或鬧鐘,例如小熊提醒器、動畫風鬧鐘,讓孩子更樂於執行時間管理。
關鍵原因三:孩子「依賴提醒」
「你的聯絡簿呢?功課寫了沒?怎麼還在發呆!」如果這些話是您的日常,那您可能已經養成孩子的「提醒依賴症」。
怎麼做呢?
改變溝通方式,用提問代替指令:
- 指令式:「快去拿聯絡簿!」
- 提問式:「你覺得還有什麼事需要做呢?」
試著讓孩子自己思考。剛開始可能會慢一點,但這是建立「自主性」的關鍵一步。
還有更進階的方式:讓孩子自己訂時間表,然後向您「報告計劃」。
比如:「你告訴我幾點要開始讀書呢?」這樣,他們會更有責任感,因為是他們「說出口」的承諾!
孩子的自律需要時間,但只要您願意耐心引導,從重要性、時間管理、以及減少依賴提醒三方面下手,他們一定能變得更主動、更獨立!試試看,您會發現,吼叫人生真的可以改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