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少子化×AI衝擊!教育該如何「因材施教」迎戰未來?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【 孩子的專注力,正在被「數位雜物」悄悄偷走嗎? 】 手機一響,注意力就飄走了?寫作業不到10分鐘,就想刷一下短影音?打開課本,腦袋卻像塞滿了雜物,無法靜下心思考? 親愛的家長,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不專心,而是他們的大腦正在被「資訊過載」綁架!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四面八方湧來的通知、廣告、影片,都在爭奪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們的大腦沒有喘息的空間。 是時候,帶孩子一起練習「大腦斷捨離」,為他們寶貴的專注力,建立一條堅固的護城河! 我們不需要沒收手機,而是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: 1. 建立「無干擾」的學習時空 在固定的書寫時間,將手機設定為勿擾模式、關閉電腦的社群通知。就像整理房間一樣,先清空數位環境的雜物,才能讓大腦有專心工作的空間。 2. 練習「番茄鐘工作法」 這是一個超棒的專注力訓練!設定計時器「專注25分鐘,休息5分鐘」。讓孩子知道,奮力衝刺後就有明確的休息時間,這能有效降低排斥感,並提升學習效率。 3. 主動安排「大腦留白」時間 ☁️學習不是填得越滿越好!鼓勵孩子每天有一段「什麼都不做」的時間。可以聽音樂、散步、甚至只是發呆看著窗外。這段留白時間,是讓大腦清除雜訊、重新整理、鞏固記憶的關鍵時刻。 專注力,是這個時代最稀缺、也最珍貴的超能力。教孩子知識,更要教他們如何「掌握」知識。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,拿回學習的主導權! 想了解更多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?海涵教育,不只教課本,更教方法,為孩子打造堅實的專注力護城河。 聯絡海涵教育▪️ 諮詢專線:0907-275-077▪️ 官方LINE一對一洽談:https://lin.ee/GYelKcD▪️ 年代電視報導《創新方程式》:https://reurl.cc/daXj4V #大腦斷捨離 #專注力 #學習效率 #番茄鐘工作法 #數位教養 #親子教育 #108課綱 #自主學習 #手機成癮 #資訊焦慮 #海涵教育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 【 孩子的專注力,正在被「數位雜物」悄悄偷走嗎? 2025-10-16 2026-10-16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0-16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4100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677681

隨著少子化趨勢加劇與AI技術迅速發展,台灣的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。
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17日舉辦「因材施教,成就每個孩子:台灣優質教育的願景與發展策略」國際研討會,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因材施教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教育界普遍認為,台灣的教育應該朝向適性學習發展,透過數位科技與創新教學方式,真正成就每一位學生。


因材施教: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

黃昆輝教授強調,「因材施教」不僅是一個教育理念,更應成為教育政策的核心主軸。他認為教育部應進行系統性、階段性與策略性規劃,以確保台灣的教育能夠兼顧公平性與卓越性。基金會也投入了一年半的時間,深入研究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、國際趨勢及國內法制資源,涵蓋課程教學、數位學習等多個面向。

教育部長鄭英耀則表示,十二年國教課綱秉持「自發、互動、共好」的全人教育精神,致力於打造「適性揚才、終身學習」的教育環境。他認為,唯有透過適性教育,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,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而非壓力。




數位學習與AI教育的未來

資訊科技的進步,使得數位學習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。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指出,日本是亞洲唯一達成「一生一載具」的國家,而韓國則計畫在2027年前,讓國小三年級至高三的每位學生都配備數位載具。台灣自2021年開始推動「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」,投入200億元資金,目前學生與載具的比例為1:3,未來可望提升至1:1。

此外,韓國已在數學、英語及資訊等科目導入AI教科書,幫助教師提供客製化教學。台灣若能參考韓國模式,發展AI教科書並適度調整科技課綱,將資訊教育延伸至國小,將有助於學生從小培養數位素養,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。




台灣教育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

台灣在國際教育評比上表現卓越。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劉美惠表示,根據PISA(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)及電腦與資訊素養評比,台灣學生的表現名列前茅,甚至有瑞士媒體發表文章「為什麼台灣能,瑞士不能?」足見台灣教育的實力。然而,面對全球化與科技變革,台灣仍需持續優化教育體制。

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陳學志指出,教育改革應全面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,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。暨南國際大學副校長楊州松則比較了日、德、西等六國的教育制度,認為學習進路應該更具彈性,讓學生能夠方便轉換學習方向。中正大學教授林明地則建議,應放寬普通高中與技術型高中之間的轉學管道,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權。


面對少子化與AI衝擊,台灣教育正處於關鍵轉型期。因材施教不僅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,更是台灣教育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。透過數位學習、跨域教育、資訊科技導入與適性學習的推動,台灣才能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教育環境,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,成就未來。

未來的教育發展,需要政府、學校、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,才能真正實現「因材施教,成就每個孩子」的願景。

文章選自: 少子化、AI衝擊教育 黃昆輝:因材施教 永續發展/教部應進行規劃 成就每個孩子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