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條路,是我的,也是你的
成長的路上,我們都曾迷惘。
當年的我們都差一點點能進入到自己的第一志願,本以為自己能繼續保持優異,卻發現怎麼努力,都追不上那些白天打球、晚上苦讀的天才。曾經的名列前茅,變成了平凡無奇的中段生,這種落差讓我懷疑自己:我真的夠格嗎?
而迷惘的我們都應該開始思考:「未來的我們,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
不是每條路都適合你,但總有一條路是屬於你的。
我們的教育,過度關心成績,卻忽略了孩子的天賦與興趣。我弟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家人認為他數理不行,逼他走商科,卻沒發現他真正擅長的是建築設計。最後,他選擇反抗,憑實力考上建築研究所,找到了自己熱愛的路。
每個孩子的未來,都不該被成績框住。
給學生的話: 問問自己,「我是誰?我適合什麼?我想要什麼?」如果一時找不到答案,就從「我不適合什麼」開始,這會是你認識自己的第一步。
給家長的話: 孩子的道路,不是用來滿足你的期待,而是讓他們走向真正適合自己的未來。請學會放手,支持他們去探索,即便那條路和你想的不一樣。
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,不是制度,而是 父母的態度與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