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其實,孩子不是不會專心,而是讀書的回饋機制與遊戲完全不同。了解這個差異,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,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!
為什麼孩子對遊戲超專心?
先來看看遊戲的魅力到底在哪裡。你會發現,孩子玩遊戲時,眼神專注、反應迅速,甚至連吃飯、喝水都忘了。他們可以為了過關一遍遍挑戰,失敗了也不氣餒,甚至越挫越勇。這種強烈的投入感,究竟從何而來?
關鍵在於遊戲的設計,它能提供「立即回饋」,讓孩子的行動產生即時效果。例如:



這些即時的反應讓孩子的大腦不斷釋放多巴胺(dopamine),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愉悅、充滿動力的神經傳遞物質。當孩子在遊戲中不斷獲得回饋,他們自然會持續投入,甚至樂此不疲。
為什麼孩子讀書難以專心?
相較之下,學習的回饋機制則完全不同。讀書的成果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到,甚至孩子要等到考試或學期末才會知道自己是否學得好。這就像玩遊戲時,按下按鍵後完全沒有畫面變化,要過兩天才知道角色是否成功跳起來——想想看,這樣的遊戲還會讓人想玩嗎?
學習的「延遲回饋」讓孩子難以獲得即時的成就感,導致他們容易感到枯燥、無趣,甚至開始分心。當孩子的大腦沒有足夠的刺激和回報,他們自然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。
如何讓讀書變得像遊戲一樣有吸引力?
既然「立即回饋」能讓孩子更專心,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學習上呢?答案是:當然可以!
1. 善用 PEO 學習法,打造即時回饋
學習專家提出「PEO學習法」,透過**個人(Person)、環境(Environment)、職能任務(Occupation)**來強化孩子的學習專注力。例如,在學單字時,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遊戲:



2. 讓學習成果變得「看得見」
孩子需要具體的視覺回饋,才會有成就感。例如:


3. 建立有趣的學習環境
除了學習方法,環境也是影響專注力的重要因素。試著讓學習環境變得更像「遊戲場」而不是「監獄」:


與其責怪孩子不專心,不如改變學習方式!
家長們,不要再嘆氣抱怨孩子「只會打電動、不愛讀書」了!孩子不是不會專心,而是我們需要用對方法,讓學習變得更有回饋感、更有趣。
從今天開始,試試單字卡分類法、學習闖關模式或進步圖表,你會發現孩子的學習態度會逐漸改變,甚至開始主動學習!
讓我們一起改變學習方式,讓孩子的專注力不只用在遊戲上,更能運用在學習上,為未來打下更好的基礎!





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有幫助,記得按讚、留言、分享,讓更多家長一起學習這個技巧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