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連結: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9166-%E6%8B%96%E5%BB ...
誠實面對自己,一點都不懶惰的自己,也一直有些逃避、不想做的事吧?所以下次別再罵孩子拖拖拉拉、懶惰、沒有自制力了。心理學家發現,拖延不是因為缺乏自制,也不一定是時間管理有問題。在很多情況下,拖延有理,但是對抗很容易!
「總是要等到睡覺以前,才發現功課只做了一點點?」
「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,才發現該念的書都沒有念?」
幾10年來,孩子們的童年已經大不相同,但是羅大佑筆下「童年」的拖延情節,似乎是跨世代孩子、到了長大也戒不掉的毛病。
父母面對孩子拖拖拉拉,常免不了念孩子太懶惰、缺乏時間管理。不過,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拖延並不一定是懶惰,也不是自制力不佳。甚至,與其說是缺乏時間管理,更需要情緒管理。
對抗拖延 更需要情緒管理
好消息是,愈來愈多人研究看似複雜的拖延問題,而且發現不少具體的原因。只要找出造成拖延的因素,就可以對症下藥。美國與加拿大的史地爾(Piers Steel)、葛西(Pam Garcy)、西洛伊斯(Fuschia Sirois)、派吉爾(Tim Pychyl)等心理學家分別在他們有關如何對抗拖延的研究與著作中,分享以下妙招,大人小孩都適用:
1、勇敢面對拖延、不喜歡這件事的「情緒」
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,但卻明知故犯,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這些不想面對的事,常伴隨著一些情緒。例如,不喜歡、覺得這件事很無聊、挫折、焦慮、不安全感、曾有不好的經驗等。
解方就在於協助孩子與自己管理、對抗這樣負面的情緒。例如,思考為什麼想逃避這件事,不斷告訴大腦事實跟想像的不一樣,與其逃避不如提供一些正向的激勵。想像完成事情後的快感,給自己一點動力。把不想做、覺得很煩的事拆成小任務,完成後就想想下一個任務是什麼,其實它很簡單。(看更多:寫功課變家庭大戰? 哈佛大學建議,做孩子功課的「專案經理」吧!)
如果真的很不喜歡這件事,也可以思考,真的非做不可嗎?還是遇上什麼別的問題?例如,總是不願意在才藝課前練習,是不是真的沒有興趣,或是跟老師不對盤?可以換老師?或是乾脆停掉。
如果焦慮到了很嚴重、無法自行排解的地步,就要請專業醫師幫忙。
2、移除造成拖延與逃避的「路障」
有人為了逃避,就會先去做別的事,像是找食物、倒水、讀別的課外讀物,但這些都可以先準備好,或是把不相關的事物先收起來。最常見的是在開始前、或是做到一半時,一直忍不住拿起手機來延後事情、或是做功課中途一直想去滑手機。這時就乾脆把手機收起來,或是設定一個又長又麻煩的密碼。
3、多加一點緩衝時間
有的人會低估事情的複雜性和所需要的時間,覺得很快就可以做好,不用急。遇到這種情況,就要在失算時記下究竟要花多少時間,下次提早做。還有人是習慣性的把事情想得很簡單,忽視所需的時間與精神。這時就需要養成習慣,多加一點緩衝的時間。而且記得在自己準時完成時,給自己一點獎勵,激勵自己改善這個習慣。
4、大人示範不拖延
孩子很可能在生活中,發現有長輩有拖延的習慣,或總是把某些事放在最後一分鐘才要做,就跟著學起來了。像是,在收假前瘋狂加班、或冰箱已經沒有食物了才急著去採購、一直說再等等、或是對夢想常光說不練的父母。
5、適當安排優先順序
看似負面的拖延,其實也可能來自很好的初心。例如,有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,或想做多事,但是時間有限,就會出現很多事都來不及做完,甚至責怪自己的狀況。
這時就需要善待自己。這不只出現在大人身上,也會出現在孩子身上。有這種問題的人,在安排事情,例如社團、才藝、當幹部、旅遊活動時,不要排太滿。
6、提早規劃
也有人是一直在做眼前的事,結果就犧牲未來到期、但已經應該開始做的事,等到事情快發生時,才發現有些事拖了那麼久。
所以父母跟孩子要常坐下來聊聊未來一段時間會發生的事,例如長假的長途旅遊、比賽、考試等,有哪些要先規劃、開始進行。這些事很有可能會在眼前帶來挫折,例如準備考試或比賽,但是一定要提醒自己或孩子,不能顧此失彼。(看更多:教孩子用「心智圖」學時間管理!克服拖延症4訣竅)
7、準時比完美更重要
有人總先立志要把事情做得多棒、做好做滿,要思考透徹、準備好了才動工。但現實情況是完美沒有止境,不如先想了大致雛形後,就開始動工,並且記得留下緩衝的時間,避免完美主義作祟,得耗掉更多時間。
同時,也要跟孩子強調準時完工的重要性,有時甚至比完美更重要。
文章來源:親子天下
-
如何幫助孩子規畫學習進度?歡迎諮詢海涵教育顧問
免費體驗一對一課程
立馬訂制孩子的個人專屬學習!
預約專線:0907-710-800
點我立即預約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