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最新消息
3
讓孩子練習花自己的錢,而非爸媽的錢》上市公司財務長邱懷青用4方法,跟青少年談錢4
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 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
各位爸爸媽媽,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? 那個曾經嘰嘰喳喳、跟你分享學校大小事的孩子,最近回家後,只是默默地放下書包,靜靜地滑著手機。飯桌上,他不再抱怨功課,也不再炫耀趣事,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聲音。 當你輕聲問:「還好嗎?」 他總是抬起頭,淡淡地說:「沒事啊。」 這份突如其來的安靜,往往不是叛逆,而是一場他內心正在經歷的,關於友誼的小小風暴。可能是被朋友已讀不回的失落,或是在小圈圈裡被冷落的孤單。 看著孩子緊鎖的眉頭,我們總會心疼,總想立刻為他做點什麼。但請先等一等,三種我們急著伸出的手,有時反而會將他推得更遠: 請小心避開的溝通誤區 「問題解決」的手: 「是誰欺負你?告訴我,我去跟老師說!」 這份善意,在孩子眼中可能變成干預和壓力,讓他未來更不敢對你說心事。 「輕描淡寫」的手: 「唉呀,朋友吵架很正常啦!過兩天就好了。」 這句話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難過不被理解,彷彿他的煩惱是小題大作。 「機會教育」的手: 「你看,我早就跟你說那個朋友不值得交往。」 在情緒的當下,任何道理都像是責備,只會讓他關上溝通的門。 給父母的「避風港」指南 那麼,當孩子的朋友圈起了風浪,我們該怎麼做? 答案是,成為他心中那座安靜、穩定、永遠亮著燈的「避風港」。 第一步:敞開港灣,讓他安全停靠 關鍵是「傾聽」,而不是「詢問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媽媽/爸爸看你這兩天好像有心事,如果想說,我隨時都在這裡。」 溫柔心法: 給他一個擁抱,或只是靜靜地陪在他身邊。有時候,無聲的陪伴,比一百句「你還好嗎」更有力量。讓他知道,無論外面風雨多大,家裡永遠是歡迎他、接納他所有情緒的地方。 第二步:點亮燈塔,照亮更多航道 關鍵是「同理」,而不是「給答案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被好朋友已讀不回,那種感覺一定很難受。我懂,換作是我也會很在意。」 溫柔心法: 先認同他的感受。當他覺得被理解後,再溫和地引導他看見不同的可能性:「你覺得,除了他可能在生氣,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?會不會是他剛好在忙,或是在想怎麼回覆你?」 第三步:搭建橋樑,信任他能自己出航 關鍵是「賦予力量」,而不是「代為處理」。 可以這樣說: 「那你接下來想怎麼做呢?無論你做什麼決定,爸爸/媽媽都支持你。」 溫柔心法: 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。我們可以是他的軍師,幫他分析各種做法的利弊,但最終開船的舵手,必須是他自己。這份信任,會成為他未來面對更大挑戰的勇氣。 在孩子的青春航程中,我們無法替他撫平所有風浪,但我們可以成為那座永恆的避風港。當他知道無論如何都有個地方可以安心停靠時,他就擁有了再次揚帆的勇氣。 您都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人際關係的低潮呢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智慧與溫暖。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 當孩子的世界突然變得安靜 2025-11-02 2026-11-02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 701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200-5號5樓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5-11-02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s://www.52100.com.tw/hot_525044.html

海涵一對一教育學習中心,預約家教試聽、數位學習體驗 請來電:0907-710-800。

相關連結: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 ...

為了讓孩子將來可以財務獨立,適時地讓孩子練習、判斷如何使用「自己」的錢,而非「父母」的錢,這點非常重要。而今年普發6000元,正是讓孩子練習花自己的錢的大好機會。

今年政府普發6000元,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會怎麼處理孩子的這筆錢呢?是全部「充公」、交給爸媽?還是一部分給孩子?抑或是全部交給孩子自由花用呢?

2020年政府發放「三倍券」,兒福聯盟曾針對國、高中生的三倍券用途進行調查,有超過6成(63.4%)家長事先沒有和孩子討論用途,近1成(8.3%)家長把券全部拿走,13.3%家長只拿一部分,有12.3%學生表示自己可以全拿。

另外,調查也顯示,有85%的青少年對於三倍券的使用有自己的想法,最多的是購買生活用品45.4%,其次是娛樂消費13.9%。

從三倍券到五倍券,都曾傳出國中生和爸媽發生衝突的新聞;親子間對於錢的歸屬問題和花費用途,看法大不同,成為爭執的導火線。面對自我意識強烈的青少年,建議爸媽適度尊重孩子的想法、保持討論的開放性,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和孩子談錢。

 

爸媽是孩子的第一個「財商」老師

上市公司財務長邱懷青指出,「大部分人對於金錢的觀念和態度,皆源自於童年的經驗、爸媽給的價值觀。」小時候爸媽教她的金錢觀,讓她一輩子受用無窮;真要說起來的話,爸媽可說是她人生第一個「財商」(財務智商,FQ)老師。

邱懷青從小家境不錯,爸爸是醫生、自己開診所,照理可以過著比大部份家庭還要奢侈的生活,但他們卻過得很勤儉。她笑說,爸爸節省到會把用過的擦手紙、晾乾之後,再重複利用。

「爸爸的觀念是,不管你賺多少錢,最重要的是你存下來多少。」秉持著「當用則用,當省則省」的原則,生活用度很節省、不浪費,但對於他認為重要的事,像是每年帶孩子出國開眼界、體驗不同國家的生活,則十分捨得。

從小耳濡目染,邱懷青很早就知道存錢很重要、食物不要浪費、東西可以重複利用等,「受到父母身教的影響,那些點滴是會累積的,孩子自然而然也不會亂花錢、隨便揮霍。」

 

和孩子談錢,其實是教金錢價值觀

小時候領到壓歲錢和零用錢,爸媽都會和邱懷青討論,想要怎麼分配、使用這些錢。邱懷青認為,對孩子來說,6000元的性質很類似於壓歲錢,是一筆意外之財、多出來的錢,而且數額不小。

她建議,爸媽趁這個機會好好地和孩子聊聊,想要怎麼運用這筆錢,除了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外,背後更重要的意義是,引導、建立孩子的金錢價值觀:

 

練習花自己的錢,而非爸媽的錢

為了讓孩子將來可以財務獨立,適時地讓孩子練習、判斷如何使用「自己」的錢,而非「父母」的錢,這點非常重要。比起使用父母的錢,花自己錢的學習效果,一定更深刻。

政府普發6000元,正是讓孩子練習花自己的錢的好機會!邱懷青觀察,經濟狀況不錯的家庭,孩子買東西很容易,可能隨手就買飲料、點心或一些文具,看似小錢,但日積月累下來,「孩子習慣了花爸媽的錢,以為買東西很容易,想買就買,從沒想過所有的消費都有對價的關係,金錢觀念薄弱。」

 

2 建立預算的概念

邱懷青曾協助超過上百個家庭梳理家庭財務,「不管是談個人或家庭財務,規劃和預算都是第一步,要有『比例』的概念。」

站在爸媽的角度,可能會希望孩子能夠把6000元存下來。邱懷青認為,「要孩子把錢全部存下來,有一點太脫離現實。」建議爸媽和孩子討論6000元如何分配,問問他計畫存多少錢、花多少錢、想購買哪些消費娛樂或物品,讓孩子練習做預算規劃。

事前做預算規劃的好處是,事後可以和孩子確認他是否做到當初的承諾。若是消費超出額度,可以進一步和孩子討論為什麼會這樣,下次若有類似的情況會怎麼選擇等。

 

3 引導思考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是否一致

邱懷青建議,爸媽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要花多少錢,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,花這個錢值得嗎?這筆消費是「想要」還是「需要」?對他來說,「價值」與「價格」是否一致?

很多青少年的消費看在家長眼裡實在很難理解,像是很多青少年打手遊,很捨得花大錢「課金」(源於日語收費、徵收之意),買特殊的道具、造型或裝備。為什麼孩子花錢毫不手軟呢?

邱懷青認為,問題可能出在,孩子尚未靠自己付出勞力去賺錢,因此,並不真的明白花這些錢,必須工作多久才賺得到。以課金3000元來說,按基本時薪176元計算,必須工作17個小時才賺得到。可以問問孩子,這樣子花錢值得嗎?

邱懷青大學時代打工經驗豐富,參加華碩「校園CEO」實習計劃,會去3C賣場當店員、站櫃,站2個小時大概賺300、400元,「你會很清楚你付出時間和勞力,得到的對價,大概可以買到什麼東西,對錢就會很有概念。」而且「這些是自己辛苦工作賺來的錢,因此格外珍惜,不會隨便亂花。」

她鼓勵16歲以上的青少年,如果時間許可的話,不妨嘗試體驗打工。「當你付出時間和勞力,然後換取收入,你就會真正明白金錢的價值,會好好運用金錢。」

 

時間有複利的效果

基本上,青少年對儲蓄和投資已有一些概念。邱懷青建議,若孩子打算存3000元,可以和孩子討論除了存在銀行帳戶之外,還可以嘗試投資,如: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等,教孩子「複利」的概念。

邱懷青強調,時間的複利效果十分強大。從小她就有儲蓄的觀念,小學時每個人都有一本郵政存簿,老師會幫忙代收、代存,她笑說:「我最大的興趣就是存錢。」每次老師把存摺發回來,邱懷青看著存款數字不斷地增加,就覺得很開心。

長大以後,邱懷青才發現,這種喜悅是源於自律和對自我期許的成就感。靠著從小到大儲蓄、打工賺到的錢,加上投資理財,出社會工作的第一年,邱懷青就達成人生第一桶金 100 萬元,羡煞許多同年齡的人。

 年輕時候邱懷青將月薪按「4411」比例分配,4成用於生活支出,4成作為儲蓄投資,1成保險、1成投資自己。「愈年輕開始存錢,時間複利的效果愈大。」

 

生活中隨時和孩子談錢

邱懷青認為,教孩子金錢觀和投資理財一樣,愈早開始、創造的效益愈明顯。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錢有關,從家庭支出到購物消費,爸媽有很多機會可以和孩子溝通、討論想法。

例如:孩子堅持想買最新、最炫的球鞋,遇到這種情況,爸媽可以和孩子討論「想要」或「需要」、「價值」和「價格」的問題。邱懷青認為,「愈是重要的觀念,愈是需要時間慢慢地教孩子,爸媽就是不斷重複地說。」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這些觀念會逐漸『內化』成孩子的價值觀,影響孩子的一生!」

 

邱懷青小檔案

年齡:37歲

現職:上市公司財務長暨代理發言人

學歷: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商業金融學程;中央大學財金系、財金所

證照:CFP(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)

家庭狀況:育有6歲女兒、3歲兒子

 

 

文章出處 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 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27209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