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訊息」是一種在親師生溝通中經常使用的情緒表達方式。透過以「我」為主的語句,來表達對某個行為的感受和期望,這種技巧有助於促進情感的真誠交流。然而,如果使用不當,「我訊息」可能變成隱性的情緒勒索,導致親師生關係的緊張。資深專任輔導老師菜桃老師分享了「我訊息」的三大誤區,並提供實際對話範例,幫助師長們更有效地使用這種溝通方式,促進孩子的心智化思考,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感受。
什麼是「我訊息」?
「我訊息」(I-Messages)是一種以「我」為主語的溝通技巧,旨在表達自己對某個行為的感受和期望。這種語句結構通常包含三個要素:具體行為、感受和期待。以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:
「我聽見你持續大聲說話,這讓我覺得煩躁,無法專心,我希望你可以壓低聲音。」
這種表達方式的重點在於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單純指責或要求他人。然而,若使用不當,可能引發誤解或造成反效果。
使用「我訊息」的三大誤區
- 試圖控制他人的行為
「我訊息」的核心目的是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,而非控制或改變他人的行為。如果把「我訊息」當作控制工具,將會削弱溝通的真誠性。舉例來說,說「你應該壓低聲音,這樣我才不會煩躁」就是一種間接控制他人行為的方式,這會讓對方感到不被尊重,反而引發抗拒。
- 變成微指責
有時候,雖然表面上是表達感受,但語句中可能暗藏責備,讓對方覺得自己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。例如,說「因為你這樣做,所以我感到不開心」會讓對方感到壓力,甚至認為自己是情緒問題的「罪魁禍首」,這樣的表達容易造成對方的抵觸心理。
- 被解讀為情緒勒索
當我們在規範孩子的行為時,如果使用「我訊息」來表達情緒,特別是在與青少年溝通時,可能會被解讀為情緒勒索。青少年可能覺得我們在轉嫁情緒責任給他們,導致他們更加反感甚至抵抗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「成功讓你不舒服」,而進一步加劇不合作的行為。
在教學中使用「我訊息」的三大目的
菜桃老師指出,在教學中使用「我訊息」有三個主要目的:
-
真誠表達感受
師長們能夠以真誠且真實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事件的感受,避免敵意溝通,並鼓勵學生理解他人的情感。 -
促進孩子感受覺察
通過「我訊息」,師長們能夠引導孩子更加敏感地察覺他人的感受,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情感智慧,這對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。 -
幫助孩子理解行為影響
透過這種方式,孩子們能夠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,這對於心智化思考的發展十分重要。心智化思考指的是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思考,理解他人的感受與行為,這也是促進自我情緒調節和社會關係發展的關鍵。
「我訊息」的對話範例
為了更好地理解「我訊息」的應用,以下是一個常用的範例:
「剛剛你大聲吼我的時候,我感到被嚇到了,因為我正在專心做事,而這件事情被打斷了。」
當關係氣氛安全且適當時,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具體的建議,讓孩子知道改進的方向:
「如果你可以輕輕拍我的桌子叫我,我會感覺好一點。」
這些對話不僅有助於真實表達情感,還能促進孩子的情緒覺察,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。
「我訊息」是一種強大的溝通技巧,但在使用過程中需特別注意態度和方式,以避免落入誤區。當我們能夠清楚表達溝通的目的並使用正確的方式,這種技巧不僅能夠增進親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,還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心智化思考,幫助他們成為更具同理心的個體。
正確運用「我訊息」可以讓我們的親師生溝通更順暢,並為孩子的情感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。